有沒有超級魚油?不是濃度高就是


魚油的發展演進

先瞭解魚油的演化史,你就會瞭解更多。 第一種是萃取魚的皮下脂肪,稍微精煉去除雜質,保持原本的三酸甘油脂型態(TG-form),這類魚油的EPA+DHA的濃度約30%~50%,這類型的身體吸收率約51%(或有些說50幾趴)。有許多人希望濃度更高,所以發展出第二種魚油, 萃取出魚油後再加工酯化,分離出其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為酯化型魚油(EE-form),EPA+DHA濃度可高到50~70%或更高,是前幾年的主流魚油,看似很好,但事實證明其吸收率僅21%,好像吃更多,但是身體沒有利用到。正因如此, 發展出第三種魚油,是加工濃縮提高濃度之後,再將酯化型魚油還原成三酸甘油脂的型態(TG-form),一般稱為rTG-form,仍可維持高濃度,因加工程序多,價格高,但其吸收率也緊跟TG-form相當,就是EE-form的一倍, rTG的吸收率僅回到TG型態的水準,再高也是不可能,既使濃度90%以上,功效也是與魚油相同,轉了一圈還是回到原點。


磷脂型脂質才是組成細胞膜的成份,而磷脂魚油更是細胞主動吸收的材料,最有名的磷脂型魚油是磷蝦油。理論上磷脂型魚油是半親水、半親油的特性,但為何市售磷蝦油還是油?原來市售磷蝦油並沒有經過純化,磷蝦油裡含很高比例的TG型魚油 ,所以特性上還是接近TG型魚油。



超級魚油特色
水性魚油結構

超級魚油需要具備的條件是什麼?

如果真的有超級魚油,他應該具備:
1.突破魚油的功效限制,抗發炎效果要更顯著
2.突破魚油的安定限制,不再只能封存在膠囊中
3.突破魚油的吸收率天花板,可以完全被吸收
4.超越魚油,不一定只能當魚油




魚油身體吸收率
水性魚油與巨噬細胞

完美的超級魚油

如此完美的超級魚油,是否真的存在?答案是肯定的,有這種魚油,#水性魚油,完全符合上述要件。


水性魚油,是一種磷脂型魚油,萃取自野生海魚魚頭的細胞膜,具有親油及親水的雙重特性。經微脂體化後成為水溶性奈米結構,更安定:

1. 抗發炎效果:維持魚油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架構,抗氧化、抗發炎,更直接調控巨噬細胞,讓巨噬細胞翻轉為M2解炎型巨噬細胞。抗發炎效果已經跳脫魚油等級,直接PK類固醇。


2. 安定性:魚油都被微脂體包覆在裡面,不容易接觸氧化物質,所以也很安定,可以比喻魚油被一顆顆100奈米大小的微型膠囊包起來,當然安定。


3. 吸收率:磷脂型脂質才是組成細胞膜的成份,磷脂魚油更是細胞主動吸收的材料,吸收率幾近100%。一般三酸甘油脂的吸收率僅55%。


4. 不再只是魚油:水性魚油可被巨噬細胞主動吞噬,所以不再受限於食用方式,以肺部吸入更可以快速達到作用,減少消化分解的損耗。有關霧化吸收及專利資訊可通過私訊方式取得。

水性魚油這種磷脂魚油微脂體的結構大小與 #外泌體 類似,一樣具有磷脂質的細胞膜,更少了夾帶蛋白質或RNA等物質的干擾,天然且穩定的結構,可發展成很好的藥物載體。